"兼爱"是墨家学派的主要思想观点。其它非攻、节用、节葬、非乐等主张,也都是由此而派生出来的。兼爱便必须非攻,非攻即反对攻战,即“大不攻小也,强不侮弱也,众不贼寡也,诈不欺愚也,贵不傲贱也,富不骄贫也,壮不夺老也。是以天下庶国,莫以...
兼爱非攻是什么意思
“兼爱"是墨家学派的重要思维概念。其它非攻、节用、节葬、非乐等主张,也都是由此而派生出来的。兼爱便必须非攻,非攻即否决攻战。
兼爱非攻的出处
出处:《墨子·兼爱》
思维:兼爱“兼爱”可算是一种古老的“博爱”思维,由儒家的“仁”和“礼运”的“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发展而来。孔子将“爱人”含义的“仁”,加上了宗法等级制的内收容,刷新成了“忠恕”含义的“仁”;墨子主张“使天下兼相爱”,则又抽往了宗法等级制内收容,因为庶人也是可以被举为天子的,等级制的鸿沟已被打破了。
所以,墨家的“兼爱”是对儒家“仁”的发展,更是对儒家“仁”的否定;在墨子看来,儒家不兼爱的“仁”,不可算是“仁”。
兼爱非攻的感导
不论是当代照旧现在,人与人之间有顺序的互爱互利都是社会稳定的基石,而人与人之间的互怨互损将激起抵触激起祸乱。墨家主张“兼相爱”,对于社会关系的良性发展有很大的正面感导,同时由于过于强调周全的爱,则又收容易掉进无政府主义的陷阱,失顺序的大前提。
孟子将之斥为“无父”,便表示了对墨家可能破损社会顺序的质疑,当然,这也是后来儒家“仁爱”过于强调等级顺序的前导发端之一。墨家和儒家的"爱"各有偏重,各自都有限于时代的局限性,必要辩证地看待和指摘地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