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师大土壤动物地理学青年学者高梅香:龙江沃土的科研守护者
黑龙江经济报记者 赵祎多 文/摄 人们常用“蝴蝶效应”来比喻微小事物对大局的影响,事实上在自然界中,小小的蚯蚓、跳虫、甲虫等土壤动物的活动会对土壤环境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而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直至影响人类的生存,因此,土壤动物又被誉为环境多样性的“晴雨表”和“指示灯”。在学术界,土壤动物学还是一片“蓝海”,尚有许多未知领域等待专家学者们去探索。
土壤动物地理学青年学者高梅香,多年来一直奔波于黑龙江省的森林间、黑土地上,致力于土壤动物的研究工作,揭秘了不少这群神奇动物的神秘世界。高梅香作为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的青年教师,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她还主持了多项与土壤动物相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获得多项省级科学技术奖项,是龙江自然生态的“守护者”。
土壤动物——环境多样性的“指示灯”
在高梅香眼中,那些肉眼几乎不可辨的跳虫是一群“神奇”的土壤动物,“有统计显示,在1平方米的土壤中竟然有10万只跳虫。”高梅香告诉记者,这群数量庞大的“地下工作者” ,在维持土壤环境中扮演“分解者”等重要角色,在生态循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却鲜为人知。
出乎记者的意料,高梅香告诉记者,有研究提出土壤下的生物多样性远高于地上,至今仍有大量的物种尚待被发现、鉴定,曾有学者中午遛弯时在校园里采集了一捧土,就发现了两个新物种。作为传统自然科学的土壤动物学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也是高梅香投身于此项学科的重要原因。
为何小小的土壤动物能够成为环境多样性的“指示灯”?高梅香告诉记者,因为土壤动物对环境变化极为敏感,一旦农田、森林生态发生变化,比如当森林遭到砍伐后,地表甲虫尤其是步行虫的数量就会急剧下降,以此便可知该地的环境状况变得恶劣了。
土壤动物是评估土壤环境重要的生物因子,与非生物因子如有机质含量等因素一样,都是检测土壤环境的重要指标。高梅香的工作就是在不同的土壤环境中监测土壤动物的生存情况,并研究它们的空间格局和维持机制。
黑土保护——保护土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我省地处东北黑土区核心区域,近年来,黑龙江省粮食总产、商品量、调出量稳居全国第一。但是,多年来的重用轻养让黑土地不堪重负,其实那些隐藏在黑土地下的土壤动物们早已经向我们发出了警报。
2011年以来,高梅香与她的导师——我国著名土壤动物地理和土壤生态学学者张雪萍教授,在调查黑龙江省耕地生态系统中土壤动物的生存状况时发现,由于化肥、农药等人为因素影响,农田系统中的步行虫、蚯蚓、蚂蚁、蜘蛛等土壤动物的数量与周围的草地、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土壤动物数量比,明显少了许多。同时,土壤动物还呈现物种简单化的趋势。
这些土壤动物的减少意味着什么?“生态多样性关系到人类的生存问题,黑土地保护迫在眉睫。关注、保护黑土动物的生存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高梅香斩钉截铁地对记者说。
近年来,高梅香在帽儿山林场和北安、呼兰等地的黑土农田里建立了土壤动物长期固定监测平台,揭示了土壤动物群落多尺度格局和构建机制,把土壤动物地理学研究引入一个新的阶段。她提出的土壤动物固定监测样地的建设方法和调查方案,为我国土壤动物监测网络建设和生物多样性调查提供新颖的途径。
目前,高梅香正参与的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科技部基础资源调查专项,将揭秘我国东部森林和农田土壤动物的分布和维持机制。黑龙江作为寒区代表,在这片沃土中的土壤动物如何能在年温差超过70摄氏度的环境中生存,极具学术研究价值。高梅香希望自己的学术研究能尽早成为政府环境保护的决策参考,为龙江生态保护贡献一份力量。
砥砺前行——所有的辛苦都是甜
高梅香的办公室、实验室里放满了从各地采回来的土样、实验仪器,很难想象,这位高高瘦瘦的女学者,一年累计有7个月的时间要在山里、田里进行野外调查,一个人能够背着二三十斤的土样翻山越岭一天走出十多里山路。
“我收研究生的第一件事,就是提醒他们野外调查的艰辛。”高梅香经常带着学生到艰苦的野外进行采样调查,冬天野外的温度低、风大、土层硬采集土样难,夏天热、树林里布满了草爬子等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动物,高梅香和她的学生们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埋头工作,收获了一个又一个喜人的科研成果。
对于高梅香而言,艰苦的环境、高强度的工作从来不是困扰。去年夏天,高梅香在小兴安岭的一片刚刚皆伐的林区取得了大量的标本,但恰逢很快就要出差,时间紧张。高梅香干脆每天早上不到五点就到实验室开始工作,一直工作到半夜,一连十多天的时间终于将全部标本都鉴定出来了。那一刻,高梅香只感到开心,忘记了疲累,因为在她看来,这是最好的研究机会,一定要抓住。
高梅香告诉记者,与学术资源优渥的中科院、211、985等大学相比,身处黑龙江的科研工作者能与国际一流专家学者交流、合作的机会实在有限,想要在科研上有所进步,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习、提高。时间,是她目前最最需要的。
作为一名青年科研工作者,高梅香觉得自己是幸运的,此前有哈师大张雪萍、李景科等前辈的多年研究积累,奠定了良好的科研基础,也点亮了自己未来的研究方向。同时,高梅香坦言自己也是校级、省级乃至国家级科研项目基金的受益人,有了基础的科研经费做保障,自己就能安心做研究。
在采访中,高梅香一直强调自己只是一个平凡的科研工作者,和很多同行一样,在热爱的科研工作中默默砥砺前行,一路所有的苦,都变成了甜。
哈师大土壤动物地理学青年学者高梅香:龙江沃土的科研守护者
高梅香作为哈尔滨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的青年教师,除了日常的教学工作,她还主持了多项与土壤动物相关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并获得多项省级科学技术...
哈师大地理科学学院拓展阅读
【留学】日本弘前大学简介
弘前大学 地理位置 地理位置较偏,有人说这边除了大雪就是苹果。但风景宜人,并且... 数理系统科学科物质理工学科、地球环境学科、电子、情报系统学科、智能机械系...
标签: 哈师大地理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