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议做好一个普通人
“做好一个普通人”,是我在10年前写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是针对我们的学校和家庭都想要把学生、孩子培养成为成功人士、名人、英雄这一目标与现实提出来的,也是我在反复阅读和思考2012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站(坐)在路边鼓掌的人”以及相关的作文选登以后,尤其是在反复阅读当年的网红文章——《坐在路边鼓掌的人》(作者:刘继荣,写他“23号”女儿成长的故事)以后,生发出来的一个想法,由此写出来的。
10年了,时间在消失、时代在发展、社会在改变,但是我们的学校、家庭培养孩子成为成功人士、名人、英雄的“初衷”却是“涛声依旧”。当然,这与我们国家的国情、教育的某种传统紧密相连,一是由于我们国家人口众多、资源尽管非常丰富,但是在人均以后却很是匮乏直接相关,因为只有那些成功人士、名人、权贵们才能享受到那百分之八十的财富资源,否则就只能“龟缩”在那百分之八十的人群中去分享那百分之二十的财富资源;二是因为我国传统文化与传统教育所主张与所追求的“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等等直接相关。为了学生和孩子幸福的明天,我们的学校和家庭也就只有“拼了”。
由于我们很多年以来,都是在努力地引导学生“见贤思齐”,向英雄、名人、伟人和那些成功人士们学习,结果从我们的社会到我们的学校,从我们的老师到学生们的父母长辈,都在期待着自己的学生、自己的孩子个个成长为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企业家……等等。
其实,当我们翻开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书籍的时候,我们一定会被行知先生的“人中人”与“人中人”教育这一话题所吸引。陶行知先生告诉我们:“‘人’并无上下之分。”“人当为人中人,不可为人上人。”“既不做人上人,也不做人下人,而要做‘人中人’。”“教育是为了培养人中人,而不是人上人,更不是人下人。”在陶行知的眼里,只有追求做“人中人”的人才能真正地接近自己的理想。在陶行知看来,“人中人”是“从老百姓中来”,又“回到老百姓中去”,不卑不亢、热爱生活,有服务人民之心、有奉献社会之力,能够改造社会、造福人民的人。
从现代意义上来看,“人中人”就是普通人、平常人,即心地平和、能与人和谐相处的心理健康的人,即既能走上时代的舞台积极参加演出并成为时代主角、又能够心平气和、心甘情愿地在台下为他人精彩的演出鼓掌的人。
无论是从陶行知先生的“中人”观点,还是我们不能回避的我们的学生和孩子中的绝大多数就是一个只能“坐在路边鼓掌的人”这样的现实,我们认为:无论是学校、老师,还是家庭、家长,都不应该逼着学生们去当什么“英雄榜样”或“人上人”,而是应当教育学生们首先做好一个普通人、平常人。教育学生们做普通人、平常人,就是要少给学生们提一些过高的、难以做到的要求,而是要把人生的道理,用最平常、最通俗的语言传递给学生们,让他们自己去选择自己的命运、自己去把握自己的命运,让学生们在世界的社会的规则中找到自己的舞台,留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尽情地成长、充分地发展,做快乐的自己。
穆旦曾说:“我的全部努力,不过完成了普通的生活。”正是从这样的角度,我最后想说的是:让我们以培养学生做好一个普通人为目标出发,努力地引导自己、引导学生们,努力勤奋积蓄物质的精神的财富,让自己能够过上气定神闲、独立自由的生活;博览群书、广泛涉猎,以古今中外的经典妆点自己的大脑、气质和精气神,让自己的内心丰盈饱满、不再匮乏;平心静气、从容镇定,修炼灵魂、完善自我,认认真真地做好一个“接受普通,铭记伟大”的人。当然,倘若我们最终能够做到宋代大儒张载所主张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样的境界,也是这个社会和我们自己乐其天然的。
再议做好一个普通人
也是我在反复阅读和思考2012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站(坐)在路边鼓掌的人”以及相关的作文选登以后,尤其是在反复阅读当年的网红文章——《坐在路边鼓...
2012浙江高考拓展阅读
2011
2016年浙江高考录取分数线尚未公布,考生可以留意历年浙江高考录取分数线情况来填报志愿, 中国教育在线高考频道 为你整理浙江历年文理科高考录取分数线,希望能给...
标签: 2012浙江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