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职业技术学院深化混合所有制 办学探索助推产教校企深度融合
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等有关部门多次出台政策文件明确支持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重视程度前所未有。2017年12月19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号)文指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推进职业学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允许企业以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依法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
2018年2月,教育部、财政部等六部委关于印发《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教职成〔2018〕1号) 的通知中指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学校”。2020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发布《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教职成〔2020〕7号),提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鼓励地方开展混合所有制、股份制办学改革试点,推动各地建立健全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认证制度,落实“金融+ 财政+土地+信用”的组合式激励政策。”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已有70年办学历史,在办学过程中,该校积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创新实践职业院校办学体制机制,早在2006年,学校与淮河能源集团(中国企业500强和安徽省重点企业)实行混合所有制合作。淮南职业技术学院由淮河能源集团参股35%,学校参股65%。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实现了身份置换,学校对外是独立的事业法人,对内作为淮河能源集团二级单位。
混合所有制体制机制激发内生发展动力
经过14年混合所有制的实践发展,淮南职业技术学院的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投资体制和激励机制等发生了深刻变化,逐步建立起“产权明晰、企业参与、科学决策、民主管理和运行高效的现代学校 制度”。
发挥混合所有制党委政治保证作用。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属淮河能源集团党委管理,正是在国有大中型企业党建工作的正确引领,学校党委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决策的重要作用,把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放在首位,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始终,以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培养作为主旨,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重点,带领广大师生员工,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谋求发展为目标,提质量、增规模、扩影响、抓项目,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成为将学校建成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的坚强政治保证!
建立灵活机动的内部管理机制。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借鉴企业管理模式,逐级优化内部管理:一是集团公司党委对学校主要领导班子成员进行“述职述廉”、双(党建、经营)百(分)考核、每两年常规巡察,强化对学校领导班子考核;二是学校对各单位(部门)中层干部,实施部门(单位)KPI核心指标绩效考核,将考核结果同薪酬挂钩,现金奖励多劳多得、突出贡献的单位(个人),领导干部以业绩成效说话,达到“干部能上能下、工资能高能低、职位能升能降”;同时,运用混合所有制的灵活机动性、扩大二级院(部)的自主权,将学校二级单位逐步升格为学院,使他们获得更大自主权、自主钱,极大地激发了全校师生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三是对教师、辅导员队伍考核,及时通报结果;实施 “定编定员定岗”,发挥个人最大效率。各项举措,使学校生源由不到 6000达到近2万人,社会“大培训”数量达到 3.5万人,学生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全面推动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向现代化迈进。
校企共同打造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高地
实施人才共育。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实行高职混合所有制的目的在于整合多个主体的优势,发挥各家所长,共同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淮南职业技术学院与淮河能源集团实施“六共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做到专业共同设置、目标共同确定、课程共同开发、教材共同编写、教学共同实施、质量共同评价。成立“淮河能源订 单班”,设立专项奖学金,减免学费,增加专业吸引力。目前,学校贴近集团公司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实际,突出智能特色,深耕 “龙头专业群”,力争将智能制造专业群和安全与智能开采专业群建成省内一流的高水平专业群。真正体现出“培养什么样的人” 和“怎样培养人”由企校双方商定。
实现资源共享。在混合所有制下,校企双方以利益共赢为基础,实现资源共享,发挥出 1+1>2的聚能优势。淮河能源集团无偿调拨1.3亿元在校内建成地下仿真实训室和实习车间,设备的所有权属于集团公司,培训职工与在校学生共享共用。在集团公司所属 20多个厂矿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学生进行为期半年至一年的现场实习,毕业后就地上岗,实现“产销”链接。
升级名师带高徒。企业新型学徒制和现代学徒制是校企协同育人的极佳方式。2017年,淮南职业技术学院与淮河能源集团开展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并通过验收。2018年校企成为省首批“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单位,2020年开始,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在校企大面积推行,截至目前,现代学徒制模式培养的人数达2200多人,企业新型学徒制模式培养人数达5000多人。升级版的名师带高徒,把校企合作的单向自发逐渐走向双向自觉模式,将校企合作升级到高级阶段,使深度交融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开展产学合作。混合所有制下,淮南职业技术学院依托淮河能源公司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煤矿生态环境保护国家工程实验室、深部煤炭开采与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三个国家级研发平台,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理工大学校长袁亮为学校客座教授,带动并提升教师科研水平。校企合作,共同完成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专利6项;参与制定行业技术标准5 项,参与对外煤矿安全技术“会诊”100 余人次;共同培训全国45户安全重点监控煤矿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总工程师等2000人次;共同对全国24家涉煤央企及地方跨省区大型煤炭生产企业的“煤矿企业瓦斯防治能力”评估,驻点服务项目16项。共同完成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矿井深部开采安全保障技术及装备开发”配套科研项目子课题“淮南矿区井下煤层自燃参数测定与分析研究”、“-1000m 抽采钻孔遇弱结构破坏失稳分析与成孔控制方法研究”的研究任务。
推动教师互聘。一是教师企业挂职。建设了一支既有丰富理论知识、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实现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常态化。校企共同培养出全国、省各类优秀教师、教学名师等,部分教师入选国家、省煤炭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二是企业技能大师进校园。设立企业技能大师校内工作室。先后引进企业技能大师和能工巧匠,到校授课、开展专题讲座、指导和培训校内教师,有效帮助院校教师提高技术技能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促进了学生技能水平提升与工匠精神培育。
打造终身职业教育基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打造的 “大培训”格局,构建一张遍布全市大部分行业、企业、一线员工成长发展的“技能人才培训网”。以淮河能源集团各类管理人员开展安全培训、各类员工开展安全技能培训为点,每年培训1.6万人次;同时辐射周边,2019年,为淮南地方工伤预防等培训累计2.1万余人次,今年将达到4万人次。
实现校企互惠共赢。校企混合所有制办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淮河能源集团的煤炭安全生产作出积极贡献,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淮河能源公司连续10多年杜绝了瓦 斯爆炸事故,百万吨死亡率10年下降60倍,产能提升6倍,煤炭安全生产位居全国前列,淮南矿区瓦斯治理标准已有许多上升到国家行业标准。这些成就的取得,与学校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和安全培训密不可分。校企合作、深度融合,共同培养出的毕业生,综合素质高、能吃苦、受欢迎,他们活跃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成为企业中坚:70%已成为一线的技术能手,50%走上了科区长、班队长管理岗位,部分人员走上了矿处级领导岗位。
淮河能源公司举行万名青工技术大比武,26名技术状元中,有14名是该院毕业生。淮河能源公司授予100名高技能拔尖人才,有65名来自该院毕业生。淮河能源公司技术比武大赛,共有 69 名技术能手、状元,淮南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39人。“全省青年岗位能手”称号的109人,淮河能源公司获得荣誉的2名职工,均来自淮南职业技术学院。
拓宽混合所有制领域。在二级学院工程管理学院,与淮舜建安公司以股份形式联合成立省建筑领域人员培训基地;机电学院与海尔(合肥)园区共建海尔产业学院;智能电气工程学院与 安徽光华机电设备公司在校内共同组建四个训练(培训)中心,面向学生和社会人员开展智能实操培训;继续教育学院与组织部门、人社部门联合开展公务员培训和考试,与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联合开展退役军人创新创业培训;经管学院成立旅游公司,利用学校和国家 3A 景区和省级中小学煤矿红色文化研学实践基地,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活动;人文教育学院开展中小学生开展体育特色训练等;在校企师资培育、教材开发、文化融合、资源共享、人 才培养、实习就业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同时依托主办“安徽 能源职业教育集团”,成员单位65家,合作企业30家,为深入推进校企更宽领域、更广层面、更全方位的深层次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搭建平台。
未来展望
新时代,新征程,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将以建设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为契机,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突出办学特色,进一步探索机制体制创新,勇于在实践中破解难题,把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放在首位,拓展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更大发展空间、释放更多生命活力,奋力把学校建成职业教育混合所有制办学的 “样板间”,校企合作、产教深度融合发展的“示范点”,为全省 提供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为安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藏兰兰)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深化混合所有制 办学探索助推产教校企深度融合
文指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推进职业学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允许企业以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依法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2018年2月,教...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官网拓展阅读
标签: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