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率近100%!保研比例近50%!北京这个学院太硬核!
工程强国,科技兴邦!为响应教育部&,34;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34;,北京科技大学作为第一批&,34;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34;高校之一,2010年成立高等工程师学院(简称高工学院),以夯实学科基础、注重专业交叉、强化工程实践、培养创新能力为思路,旨在培养&,34;厚基础、宽专业、强实践、重创新、懂管理、国际化&,34;,自主学习能力强,工程素养高,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能适应现代工程技术发展的卓越的复合型工科专业及管理人才。
高工学院有六个本科专业,以&,34;工科试验班&,34;形式招生,分别是矿物资源工程、冶金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自动化。六个专业均为北京科技大学优势学科专业。
- 材料、冶金、矿业:
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国家一流专业
- 机械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
&,34;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34;学科、国家一流专业
- 自动化:
国家一流专业
高工学院是一流工程型人才培养&,34;试验田&,34;和&,34;卓越计划&,34;的具体执行机构,采用&,34;书院制+学院制&,34;运行管理模式,专门成立了由原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院士任主任、企事业单位院士与专家组成的&,34;卓越计划&,34;专家委员会,充分发挥专家在人才培养各项工作中的作用;建立培养工作委员会,利用全校资源制定培养方案及设置课程体系;为每位新入校本科生配备导师,建立了由国内外教授学者、企事业单位专家组成的稳定的师资队伍,为学生进行从学业、专业到职业发展的全方位指导。
培养模式有特色
1.突出实践和创新
借助学校国家级科学中心、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机器人工程实践基地,并与大型企业共建的&,34;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34;,支持学生广泛参与科技竞赛和科研项目。对学生开展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工科试验班学生参加本科生创新创业项目比例达到100%,参加学科与科技创新创业竞赛比例在60%以上。
2.强化国际化工程教育
高工学院构建四年一贯制的国际化能力培养体系,从大一到大四均有相关课程和项目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工程素养。高工学院定期举办由国际知名专家主持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与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知名高校开展联合培养项目以及科研合作。学生出国出境交流学习比例约30%。
3.强调学科交叉与专业融合
高工学院依托&,34;书院制&,34;的组织优势,联合六个专业学院,在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构建和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突破专业的界限,开展学科与专业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
建立创新班模式:联合校内外师资,开设机器人应用、智能制造、智能采矿等理论和实践课程模块,使学生在主专业基础上,开展新兴技术的学习,培养交叉复合型人才。
教学平台有高度
1.多方合作育人平台
北京科技大学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和高校共建&,34;卓越联盟&,34;合作育人平台,联盟涵盖3个行业,11家企业,17所高校,北京科技大学为首届理事会常务副理事长单位和联盟秘书处单位。
2.国际化教育平台
高工学院设置国际工程教育中心专门机构,依托学校支撑,联合国外知名大学和教育组织,开设国际工程在线课程、暑期外国专家课程、剑桥大学CES EduPack材料优选等课程;开展海外暑期学校和4+2本硕项目。
3.工程实践教学平台
高工学院拥有丰富的工程实践软硬件和师资资源,包括:金工实习基地、电子实习基地、机器人实践基地、虚拟仿真平台、工程实践中心、国际工程教育中心。依托金工、电子和机器人实践基地。面向全校学生开放,开展菜单式、多层次、智能化实践教学。建设&,34;钢铁生产全流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4;,构建虚实结合实践教学模式。探索赛课结合、项目制、研究型实践课程改革,加强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
4.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包括6个创新实验室,涵盖机械、电子、信息、控制等专业学科,实验室面向学校全天开放。初步建立了&,34;兴趣、满足、成就、创新、创业&,34;五驱动的&,34;兴趣引导—项目导向—比赛拓展—生涯发展&,34;的工程型人才工程活动体系。平台每年组织参加国际、国内和校内各类科技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
5.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依托国家级虚拟仿真实践教学中心和企业实践教学基地,开展虚拟与实际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们不仅可以深入了解工业生产过程、工艺原理、设备结构等深层次的专业知识,还可以进行生产工艺设定、生产操作控制和生产工艺等实践操作,利用设计教学和实践创新功能模块进行设计创新和工艺改进,深入掌握专业知识。
6.学生成长成才教育平台
结合高素质创新型卓越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增进思想理论深度、推进学业发展广度、提升创新实践力度、涵养工程文化厚度、增强品牌项目亮度、展现多维关爱温度,构建起重点突出、载体丰富、协同联动的学生指导与服务工作体系。
- 两次获北京市红色&,34;1+1&,34;示范活动一等奖(2012年获第一名,2018年获第二名)
- 两次获北京市十佳示范班集体、全国钢铁行业五四红旗团支部等
- 2名学生获学校&,34;校长奖章&,34;,3名师生获学校&,34;青年五四奖章&,34;
7.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获得丰富成果
人才质量有保证
1.招生毕业情况
2011年起&,34;卓越计划&,34;进行分专业本科招生,2015年起按照工科试验班类进行大类招生,占学校招生总人数的5%左右。近四年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近100%,毕业深造率约70%。
2020届本科毕业生1人保送至北京大学,3人保送至清华大学,11人保送至中科院;出国深造学生可申请至宾夕法尼亚大学、布朗大学、杜克大学、康奈尔大学等世界名校。
毕业生可在资源、金属材料制造、机械、电力、汽车、航空、航天、信息等领域的生产企业、科技公司、工程设计单位等从事生产运作管理、技术开发与管理、工程设计与管理等工作,或在专业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
2.优秀毕业生代表
张宗良
冶金工程(卓越计划)毕业生
现于美国犹他大学攻读冶金工程博士学位,发表学术及会议论文20余篇
覃忍冬
机械工程(卓越计划)毕业生
研究生毕业,现就职于北京奔驰汽车有限公司
李斌
矿物资源工程(卓越计划)毕业生
研究生毕业,就职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首都大学生诚信楷模、北京科技大学第五届&,34;青年五四奖章&,34;获得者
王悠
材料科学与工程(卓越计划)毕业生
现于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参与德国国家精英集群战略二期、三期项目、欧盟项目
郑蕊
材料科学与工程(卓越计划)毕业生
2018年保送至中国科学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
北京科技大学&,34;校长奖章&,34;获得者
刘逸群
材料科学与工程(卓越计划)毕业生
现于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北京科技大学&,34;校长奖章&,34;获得者
李泽坤
材料科学与工程(卓越计划)毕业生
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康奈尔大学等12所名校offer
陆晨南
能源与动力工程(卓越计划)毕业生
2018年保送至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
民族复兴,大任担当!北京科技大学高等工程师学院师生求实鼎新、锐意进取,将学子工程梦融入伟大中国梦。新时代,每个人都是见证者、参与者和建设者,欢迎各位有志学子报考北京科技大学,一起携手共创美好的未来!
更多精彩资讯,欢迎关注号:北京科技大学本科招生
注:文章部分素材来自北京科技大学招生办官微
就业率近100%!保研比例近50%!北京这个学院太硬核!
北京科技大学作为第一批"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高校之一,2010年成立高等工程师学院(简称高工学院),以夯实学科基础、注重专业交叉、强化工程实践...
北京科技大学国际学院拓展阅读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 2022年非全日制高级管理人员工商...
管理学院拥有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统计学三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014 年 11 月中国科大管理学院顺利通过国际精英商学院( AACSB )认证,是全球首家按最新标准...
标签: 北京科技大学国际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