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溪棹歌
注释兰溪兰溪江,也称兰江,浙江富春江上游一支流,在今浙江省兰溪市西南棹zhào歌船家摇橹时唱的歌凉月新月越古代东南沿海一带称为越,今浙江省中部桃花雨江南春天桃花盛开时下的雨棹歌渔民的;兰溪棹歌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戴叔伦732~789,字幼公,一作次公,又作名融,字叔伦,润州金坛今江苏金坛人唐代诗人少年时跟随萧颖士学习,有才;松柏夹道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时值日暮,松林间的杜鹃在潇潇细雨中啼叫着这是一幅多么幽美宁静的山林景致啊首七字既点出游清泉寺时的时令,也点明兰溪之名的由来“浸”字与“皋兰被径兮,斯路渐”。
原文山下兰芽短侵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译文山下的兰草已经长得与溪水相连 松林间的小路干干净净的,没有稀泥 天快黑了,细雨中传来了子规;题中“兰溪”,即婺州兰溪县境内的兰溪又称东阳江,是富春江的上游棹是船桨,棹歌即船家摇桨时唱的歌戴叔伦公元780年在德宗建中元年旧历五月至次年春曾任东阳令,兰溪在东阳附近,这首诗大约是他在这段期间;唐代戴叔伦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翻译一弯蛾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宜人越中山色倒映在水平如镜的溪面上,煞是好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翻译淅淅沥沥的;兰溪棹歌抒发了诗人热爱兰溪独特的民歌气韵,钟情于渔家欢乐的情感兰溪棹歌唐代 戴叔伦 原文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译文一弯蛾眉月挂在柳湾的上空,月光清朗,凉爽;兰溪棹歌--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这是一首富于民歌风味的船歌全诗以清新灵妙的笔触写出了兰溪的山水之美及渔家的欢乐之情歌唱当地风光的民歌,除有特殊背景外;这是借“棹歌”为名的一首山水诗写的是雨后天晴的兰溪夜景因为接连下过三天雨,又是农历二三月里,所以夜里渔夫身上是感到有些凉意的因为人感到凉,所以认为月亮也是凉的这是把触觉凉是皮肤接触才能感觉到的转移。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译文一弯蛾眉月,映射着清冷的黑暗,低挂在水湾的柳梢上越中水清如镜,两岸秀色尽映水底兰溪在接连下了三天的春雨后,溪水猛涨,鱼群竟在半夜中;1诗的第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2诗中属动态写景的句子是越中山色镜中看,意思是想象那幽雅的兰溪山色,在溪水的倒影中,摇曳生姿,朦胧而飘渺3结合全诗来看,首句在写月时加一个凉,有什么作用?“凉”字;原文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兰溪棹歌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名篇此诗描写了春夜兰溪江边的山水美景和渔民的欢乐心情作者简介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又作名融,字叔伦,润州金坛今江苏金坛县人贞元唐德宗。
兰溪棹歌lán xī zhào gēliáng yuè rú méi guà liǔ wān ,凉月如眉挂柳湾,yuè zhōng shān sè jìng zhōng kàn 越中山色镜中看lán xī sān rì táo huā yǔ ,兰溪三日桃花雨,bàn yè;“棹” 字有两个读音 zhào zhuō ,在“兰溪棹歌”中,当取第一个读音“zhào”,第四声兰溪棹歌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名篇,讲述的是春天的夜晚,兰溪江边的山水美景和渔民的欢乐心情“棹”,是像。
兰溪棹歌lánxīzhàogē拼音版注音liángyuèrúméiguàliǔwān,yuèzhōngshānsèjìngzhōngkàn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lánxīsānrìtáohuāyǔ,bànyèlǐyúláishàngtān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
标签: 兰溪棹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