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 白话文目录
山海经 白话文

山海经是先秦典籍中包含了历史、神话、宗教、天文、地理、民俗、民族、物产、医药等多种资料的小百科全书,也可以说是最古老的地理人文志。
1. 精卫填海:描述了炎帝的小女儿女娃,在东海游玩时不幸溺死。她的灵魂化作精卫鸟,不断从西山衔来树枝和石子,试图填平东海。这个故事以精卫的坚韧和毅力为主题,表达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2. 夸父逐日:这个故事描述了一个像夸父一样的巨人,他追逐太阳并在途中经历了很多奇遇。尽管他最终未能追上太阳,但他的勇气和毅力仍然被赞扬。
请注意,山海经的原著文本是文言文,要找到完全对应的白话文翻译会有一定难度。以上故事只是对山海经部分内容的简单概述,如需深入了解,建议查阅山海经的现代译本或相关研究著作。
山海经现代文翻译

如下:
下面有汤谷。
汤谷边上有一棵扶桑树,是十个太阳洗澡的地方,在黑齿国的北面。
正当大水中间,有一棵高大的树木,九个太阳停在树的下 枝,一个太阳停在树的上枝。
雨师妾国在汤谷的北面。
那里的人全身黑色,两只手各握着一 条蛇,左边耳朵上挂有青色蛇,右边耳朵挂有红色蛇。
另一种说法认为雨师 妾国在十个太阳所在地的北面,那里的人是黑色身子而人的面孔,两只手各 握着一只龟。
求山海经白话文(全)

山海经》白话文版 山经都是说的山,没意思。
和轩辕有关的都是海经部分的,所以偶只登海经老。
文章不短,偶随时增添。
。
。
海外南经 大地载着上下四方之物,四海之内,日月照耀着,星辰在天空闪烁,春夏秋冬划分了一年四季,又有年岁以正天时,这大地上造化所生成的各种各样的物,形状都不相同,有的早夭,有的长寿只有圣明的人才能探知其中的奥秘。
就从海外自西南隅向东南隅说起吧。
结匈国在灭蒙鸟的西南,那儿的人都长着像鸡一样尖削的胸脯。
南山在结匈国的东南方。
从这山里来的人,都把长虫称为蛇,而把蛇叫做鱼。
也有说南山在灭蒙鸟东南方的。
比翼鸟生长在灭蒙鸟的东边,比翼鸟身上长着青色、红色的羽毛,美丽极了。
之所以叫比翼鸟,是因为这种鸟单独一只不会飞,两只鸟在一起才能飞起来。
也有的说比翼鸟生在南山的东边。
羽民国生长在灭蒙鸟的东南方,羽民国的人长着一颗像鸟一样长长的头,身上长满了羽毛。
另一种说法是羽民国生在比翼鸟的东南方,他们的人面颊尖长,像鸟儿一样。
有名叫二八神的神人,两只手臂是连在一起长的,为天帝在荒野守夜。
他们在羽民国的东边。
他们长着小脸颊、红肩膀,总共十六人。
毕方鸟生长的地方东面有条河,叫青水河。
这种神鸟生了一张像人的面孔,只有一只脚。
也有人说毕方鸟在二八神的东边。
讙头国在灭蒙鸟的南边。
这儿的人面孔像人长着翅膀,但嘴巴像鸟喙,以捕鱼为其擅长、也有的说在毕方鸟东边的,叫做(石永)朱国。
厌火国在(石永)朱国的南边,厌火国的人身子像猕猴,一身黑毛,口中能吐出火来。
也有的说在(石永)朱国的东面。
三株树在厌火国的北边,生在赤水河上游,三株树样子像松柏,叶子像一粒粒的珍珠。
也有的说这种树形状像彗星一样。
三苗国在赤水河之东,国人外出时总是扶老携幼,成群结队而行。
因三苗与“三毛”声音相近,故也有的称之为三毛国。
载国在赤水东边,载国的人皮肤是黄色的,擅长弯弓射蛇。
也有的说载国在三苗国的东边。
贯匈国在赤水东边,贯匈国的人胸部都生有一个透过胸腔的洞。
有的说贯匈国在载国东边。
交胫国在它的东边(赤水,下同),这个国家的人两脚是左右交叉着的,走路时也是交叉着双脚。
也有人说交胫国在贯匈国的东边。
不死民国在它的东部,这个国的人皮肤黑的像炭一样,而且长生不老。
另一说是不死民国在贯匈国的东部。
歧舌国在它的东边。
另一说法是歧舌国在不死民国的东边。
昆仑虚在它的东部,它的基部向四面八方延伸,很远很远。
另一说是在歧舌国的东部,山基也向四方延伸。
羿与凿齿战--羿与凿齿在南方一个叫寿华的大泽厮杀,最后,勇敢善战的羿把凿齿杀死了。
这次争斗,羿手使弓箭,凿齿用盾戟,也有说凿齿持戈战的。
(战斗发生的寿华大泽,在昆仑虚的东边。
) 三首国在它的东边,这个国的人样子更奇特,一个身子上生着三颗脑袋。
周饶国在它的东边,周饶国人身材短小,但穿衣戴帽同普通人一样讲究。
还有的说周饶国在三首国的东方。
长臂国在它的东边,长臂国的人以捕鱼为生,他们捕鱼的本领非常高,常常可以两只手同时各抓到一条鱼。
另一说是长臂国在周饶国的东边,在海上捕鱼为业。
北狄多崇山峻岭,帝尧葬在狄山的南面,(故城在今山东省濮县东南)帝喾葬在狄山的北面。
那儿有熊、罴、身上长花纹的虎、蜥、豹、三足鸟、视肉等野兽。
大舜、文王也都葬在那儿。
另一说是葬在汤山,那儿有熊、罴、文虎、蜥、豹、离朱、视肉等动物。
周围是深山密林,方圆可达三百里。
南方有个神叫祝融,长得兽身人面,长乘两条龙飞行。
海外西经 再说海外自西南隅至西北隅吧。
灭蒙鸟生于结匈国的北部,鸟的羽毛是青色的,尾巴是红色的。
夏后启--大运山高三百仞,在灭蒙鸟之北。
那儿有处大乐之野,夏后启(禹的儿子)在那儿按《九代》乐曲翩翩起舞,夏后启乘两条龙,飞腾于云雾之中。
他左手拿着羽毛做的华盖,右手持一玉环,腰间佩碧玉。
这大乐之野便在大运山之北。
也有人说那里叫大遗之野。
三身国在夏后启所在地方的北部,国民都是长着一个脑袋三个身子。
在三身国的北部,有个地方人称一臂国,一臂国的人只生有一直胳膊,一只眼睛,一个鼻孔。
那儿还有一种黄色的马,身上有老虎皮毛一样的花纹,这种黄马也只生一只眼睛一条腿。
奇肱国,在一臂国的北部,那儿的人一只胳膊,三只眼睛,眼睛有阴有阳,常乘一种叫吉良的马。
那儿还生长着一种鸟,鸟长着两个头,羽毛是红黄色的,常栖息在他的旁边。
刑天与帝争神--刑天与黄帝为了争夺神位,发生了一场厮杀,末后,黄帝砍断了刑天的头,把他埋葬在常羊山麓。
刑天虽然做了“断头将军”,但仍不死心,他以乳头当作眼睛,以肚脐为口,手操盾牌大斧继续挥舞着,欲与黄帝再一决雌雄。
《山海经》郭璞序 白话版

世之览山海经者,皆以其闳诞迂夸,多奇怪俶傥之言,莫不疑焉。
尝试论之曰:庄生有云:“人之所知,莫若其所不知。
”吾于山海经见之矣。
夫以宇宙之寥廓,群生之纷纭,阴阳之煦蒸,万殊之区分,精气浑淆,自相濆薄,游魂灵怪,触象而构,流形于山川,丽状于木石者,恶可胜言乎。
然则总其所以乖,鼓之于一响;成其所以变,混之于一象。
世之所谓异,未知其所以异;世之所谓不异,未知其所以不异。
何者?物不自异,待我而后异,异果在我,非物异也。
故胡人见布而疑黂,越人见罽而骇毳,夫翫所习见而奇所希闻,此人情之常蔽也。
今略举可以明之者:阳火出于冰水,阴鼠生于炎山,而俗之论者,莫之或怪。
及谈山海经所载,而咸怪之,是不怪所可怪,而怪所不可怪也。
不怪所可怪,则几于无怪矣;怪所不可怪,则未始有可怪也。
夫能然所不可,不可所不可然,则理无不然矣。
案汲郡竹书及穆天子传,穆王西征见西王母,执璧帛之好,献锦组之属,穆王享王母於瑶池之上,赋诗往来,辞义可观,遂袭昆仑之丘,游轩辕之宫,眺钟山之岭,玩帝者之宝,勒石王母之山,纪迹玄圃之上,乃取其嘉木、艳草、奇鸟、怪兽、玉石、珍瑰之器,金膏烛银之宝,归而殖养之於中国。
穆王驾八骏之乘,右服盗骊,左骖騄耳,造父为御,奔戎为右,万里长骛,以周历四荒,名山大川,靡不登济东升大人之堂,西燕王母之庐,南轹鼋鼍之梁,北蹑积羽之衢,穷欢极娱,然后旋归。
案史记说:“穆王得盗骊、騄耳、骅骝之骥,使造父御之,以西巡狩,见西王母,乐而忘归。
”亦与竹书同。
左传曰:“穆王欲肆其心,使天下皆有车辙马迹焉。
”竹书所载则是其事也。
而谯周之徒,足为通识瑰儒,而雅不平此,验之史考,以著其妄。
司马迁叙大宛传亦云:“自张骞使大夏之后,穷河源。
恶睹所谓昆仑者乎,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也。
”不亦悲乎。
若竹书不潜出於千载,以作徵於今日者,则山海之言,其几乎废矣。
若乃东方生晓毕方之名,刘子政辨盗械之尸,王颀访两面之客,海民获长臂之衣,精验潜效,绝代县符於戏,群惑者其可以少寤乎。
是故圣皇原化以极变,象物以应怪鉴无滞赜,曲尽幽情,神焉廋哉。
神焉廋哉,盖此书跨世七代,历载三千,虽暂显於汉而寻亦寝废,其山川名号,所在多有舛谬,与今不同,师训莫传,遂将湮泯,道之所存,俗之丧,悲夫余有惧焉,故为之创传。
疏其壅阂,辟其茀芜,领其玄致,标其洞涉,庶几令逸文不坠於世,奇言不绝於今。
夏后之迹,靡刊於将来八荒之事,有闻於后裔,不亦可乎,夫蘙荟之翔,叵以论垂天之凌,蹄涔之游,无以知绛虬之腾,钧天之庭,岂伶人之所蹑,无航之津,岂苍兕之所涉,非天下之至通,难与言山海之义矣。
呜呼,达观博物之客,其鉴之哉。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