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乐府诗目录
什么是乐府诗

乐府诗定义:音乐机关。
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并制作, 演奏新的歌舞外, 又收集民间的歌辞入乐。
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十二类中的七类里,雅乐在《郊庙歌辞》类,《铙歌》十八曲在《鼓吹曲辞》类,民歌主要在《相和歌辞》、《舞曲歌辞》和《杂曲歌辞》类。
汉乐府民歌内容丰富,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艺术上刚健清新,其五言、七言和杂言的诗歌形式,是文人五七言诗歌的先声。
扩展资料乐府诗的艺术特点
1、押韵灵活
汉乐府民歌的押韵自由, 灵活多变。
有句句押韵的。
2、用对话或独白形式叙事
汉乐府诗巧妙地熔铸对话刻划人物, 声情毕肖, 使人如闻其声, 如见其人。
如《上山采蘼芜》甚至几乎全由弃妇同故夫的问答构成, 表现出妻子的善良性格。
也有全篇采用独白的, 如《孤儿行》中用独白写出孤儿所受的痛苦。
3、浪漫主义的色彩
汉乐府民歌虽多抒写现实, 但亦有不少作品运用了浪漫主义色彩。
如《上邪》如山洪爆发似的激情和高度的夸张;《乌生》中乌鸦的魂魄向人们申诉;《枯鱼过河泣》中腐臭了的鱼会哭泣, 会写信等。
这些丰富奇特的幻想, 显示了浪漫主义的特色。
参考资料来源:
赋、乐府诗.是什么?

赋,是由楚辞衍化出来的,也继承了《诗经》讽刺的传统。
关于诗和赋的区别,晋代文学家陆机在《文赋》里曾说: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
也就是说,诗是用来抒发主观感情的,要写得华丽而细腻;赋是用来描绘客观事物的,要写得爽朗而通畅。
陆机是晋代人,他的话说出了晋代以前的诗和赋的主要特点,但不能作机械的理解,诗也要描写事物,赋也有抒发感情的成分,特别是到南北朝时代抒情小赋发达起来,赋从内容到形式都起了变化。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
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
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
什么是乐府诗

一、乐府诗的内涵
汉乐府诗主要保存在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十二类中的七类里,雅乐在《郊庙歌辞》类,《铙歌》十八曲在《鼓吹曲辞》类,民歌主要在《相和歌辞》、《舞曲歌辞》和《杂曲歌辞》类。
汉乐府民歌内容丰富,反映了当时广阔的社会生活,艺术上刚健清新,其五言、七言和杂言的诗歌形式,是文人五七言诗歌的先声,是中国诗歌史上宝贵的财富。
乐府诗在唐代指批判现实的讽刺诗。
宋元以后也称词,曲为乐府。
二、乐府诗的出处
乐府诗出自乐府,乐府是古代音乐机关,秦代以来朝廷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
西汉设乐府令,公元前112年,正式成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收集编纂各地汉族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
汉魏六朝以乐府民歌闻名。
“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用来训练乐工,制定乐谱和采集歌词,其中采集了大量民歌,之后“乐府”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
二、汉代乐府诗的类别
1、贵族文人所作之颂歌
郊庙歌辞:为祀天地,太庙,明堂,社稷所用.今存者有《郊祀歌》和《安世房中歌》。
燕射歌辞:为朝廷宴飨所用。
舞曲歌辞:分雅舞,杂舞.雅舞用于郊庙,燕飨;杂舞用于宴会。
2、军乐
鼓吹曲辞:是用短箫铙鼓的军乐。
横吹曲辞:是用鼓角在马上吹奏的军乐。
3、民间的歌辞
相和歌辞:为汉世街陌谣讴,起初只是人们随意吟诵,“后渐被之管弦, 即为相和曲”。
清商曲辞:源出于相和三调,内容多为反映当时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感情。
杂曲歌辞:有写心志,抒情思,叙宴游,发怨愤,言战争行役, 或缘于佛老, 或出于夷虏.兼收并载, 故称杂曲。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