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电荷守恒定律目录
化学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守恒、物料守恒、质子守恒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基础自然科学。
它源自生活和生产实践,并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不断发展。
高中化学的三大守恒定律
1、电荷守恒
电解质溶液中,不论存在多少种离子,溶液总是呈电中性,即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一定等于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
2、物料守恒
电解质溶液中,由于某些离子能够水解,离子种类增多,但某些关键性原子总是守恒的;
3、质子守恒
高中化学元素的学习方法
在任何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氢氧根离子始终相等,即溶液中氢、氧原子之比恒为2比1。
1、自行绘制物质转化框图——一定要自己书写
比如说,通过一周的学习,老师把碱金属这一块差不多讲完了。
在复习的时候就要自己在纸上画一边碱金属这一块所有相关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图,把铝单质、氢氧化铝、氯化铝等等自己能够想到的物质都写进框图里,并且思考每一步转化发生的化学反应条件。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既复习了一遍重要的方程式,又从整体上对这一元素有了全局性的了解。
需要强调的是“自行”,很多同学喜欢直接看一些教辅资料上已经归纳好的类似框图而不愿自己动手画。
建议是先自己画一遍之后与参考资料对比,一来自己画过的印象远比看书深刻,二来很可能你的确掌握了90%的内容,但是如果自己没有画过一遍,就可能发现不了剩下那10%的漏洞。
2、上课自己记录常考点——克服侥幸心理
元素化学虽然知识点碎内容多,但是在考试中高频率出现的往往就是那么几个翻来覆去的常考点。
尤其是有经验的老师,在上课过程中一定会强调重要的知识点。
所以这样一来,学习元素化学的时候上课效率就很重要了,因为老师上课特别强调的,往往就是考试常出的。
其实很多同学知道这个道理,但是上课时候仍旧是不愿意或者不习惯做笔记,认为自己能够记住或者潜在心理暗示自己“记了也不一定会考”——这就是一种侥幸心理。
但是事实上,这种心理的长期存在就会导致忽略的问题越来越多,最后到了考试又发现自己脑子里记住的东西半知半解,到头来还是失分。
3、做题要总结高频考点与易错考点——做过就忘等于没做
对于高一刚开始接触的化学来说,元素化学这一块需不需要做很多题?答案是有时间多做题绝对是好事,但是重要的不是题目做的多少,而是做过后你从这些题中收获了多少。
元素化学这一块,虽然知识点多,但是每种物质常考的考点与题型也就那么几类。
所以建议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一是要对做过的题目有印象,二是要对自己错误的地方做好记录。
什么是化学电荷守恒

电荷守恒定律:物理学的基本定律之一。
它指出,对于一个孤立系统,不论发生什么变化 ,其中所有电荷的代数和永远保持不变。
电荷守恒定律表明,如果某一区域中的电荷增加或减少了,那么必定有等量的电荷进入或离开该区域;如果在一个物理过程中产生或消失了某种符号的电荷,那么必定有等量的异号电荷同时产生或消失。
化学三大守恒定律

化学三大守恒定律,一般是指
1、电荷守恒
溶液呈电中性,所带的总数与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电量相对。
例:NaHSO3溶液,
c(Na+)+c(H+)=c(OH-)+c(HSO3-)+2c(CO3 2-)
2、物料守恒
NaHCO3溶液,c(Na+)=c(HCO-)+c(CO3 2-)+c(H2CO3)
3、质子守恒
Na2CO3溶液
c(OH-)=c(H+)+c(HCO3-)+2c(H2CO3)
NaHCO3溶液
c(H+)=c(OH-)+c(CO3 2-)-c(H2CO3)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