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思想有哪些?

庄子的主要思想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
他的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
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异,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
从这种认识论出发,他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思想是从老子思想发展而来,他把老子的道发展成主观唯心主义,把朴素的辩证法发展成为相对主义。
他对“道”的解释更加神秘,认为“道”是“先天地生”的“非物”,是精神性的东西,他把老子关于对立面转化的看法引向极端,认为无论大小、长短、贵贱、美丑、成毁等一切差别都不存在,基于这个观点,他认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太山为小;莫寿于殇子(夭折的幼儿),而彭祖(传说中最长寿的人)为夭。
”这就混同了大小、寿夭的区别,否定事物的质的规定性,走向“不别同异”、“万物一齐”的相对主义。
于是他提出“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
这就是说可以不必过问是非,生死如一,表现出悲观厌世的情绪。
他不仅认为“齐是非”、“齐万物”,甚至“齐物我”,正如他所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进入神秘主义境界,一切皆不可知。
作为没落阶级的代表,他竭力逃避现实,追求绝对的精神自由,达到“真人”境界。
要成为“真人”,就要能够“坐忘”,即完全忘掉自己,在精神幻觉中消除形骸的我,在精神上和天地合一,与万物同体,完全解脱尘世间的利害、得失、毁誉、是非,精神上得到绝对自由,进入逍遥游的境界。
老庄思想中的消极、颓废的一面,后来成为一切没落失意的阶级或集团寄托精神世界的武器。
庄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庄子的核心思想是"道"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思想精髓是主张"道德"
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思想,故历史上老庄并称,道家思想又称为老庄思想。
庄子思想的可贵之处,是具有朴素的唯物自然观和辩证法因素。
他认为“天地者,形之大者也,阴阳者,气之大者也,道者为之公”(《庄子·则阳》),气,即物质自然性,故其主观精神的道,是与客观自然的气分不开的。
庄子继承和发展了春秋后否定天命观的思想,认为“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气”(《庄子·知北游》。
),死,亦为客观自然的事,无君臣尊卑之别,这无异揭示了人的自然属性,否定了权贵奴役人民的合理性。
他指出客观事物都是变化的,“物之生也,若骤若驰,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庄子·秋水》。
客观事物的变化,则是由于矛盾双方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缓急相摩,聚散以成”(《庄子·则阳》。
)]。
庄子在认识到客观事物的变化及其矛盾双方作用的同时,又进一步认为对立的双方是可以转化的,“臭腐复化为神奇,神奇复化为臭腐”(《庄子·知北游》。
)]无疑的,这都是庄子继承了老子朴素辩证法的积极一面,是老庄思想的精华所在。
但是,由于老子在肯定客观事物矛盾对立而相互转化的同时,却忽略了矛盾转化的条件和新旧质的区别,庄子正是在这一基础上,却把朴素的辩证法进而引向了相对主义。
他认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庄子·齐物论》。
],世界上没有是非、善恶、美丑之分,“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同上。
)]双方都自以为是,而以对方为非,实际上没有绝对的是非。
庄子的这种相对主义必然导向怀疑主义,如“庄子梦为蝴蝶”,不知是庄周梦为蝴蝶,抑或是蝴蝶梦为庄周,形象地反映了这种认识论的不可知论和怀疑论。
庄子一生饱受战乱之苦,无法摆脱冷酷无情的现实,故对一切均持怀疑态度,失去了探索真理的信心,是“小国寡民”思想的典型表现。
庄子的相对主义,固属唯心主义体系,但他觉察到了认识的相对性,指出了物质的不确定性,对后来唯物辩证法的进一步发展是有启迪作用的。
庄子的思想是什么?求解释·····

庄子的思想有争议
主流立场是:庄子思想是避世的、消极的,不愿直面现实的。
这样的解释并非凭空捏造,而是有历史明证的,中央集权制建立之后,中国古代文人的生存环境非常糟糕,许多人都是在皇权文化的压迫下郁郁不得志,杜甫就是一个明证,所以古代文人都需要一个精神后花园,用以缓解现实的压迫。
这就给庄子的学说创造了机遇,因为庄子不像孔子那样“知其不可而为之”,对于古文人而言,与其说庄子是他们的精神后花园,倒不如说是精神鸦片。
非主流立场是:庄子是很强悍的思想,因为他表达的是一种态度而非方法,庄子思想是以避世的心态来入世,那《逍遥游》来说,从字面上是看不出它的内涵的,消极论其实只是一种非常肤浅的解读,“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并非单纯讲鲲的大小;蜩与学鸠“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也不单纯是他们二者飞行高度的对比。
它内在的含义是,把人的思维调整到一个极高的境界来审视宇宙万物和世界上的各种纷争,这种境界是超越空间和时间的,一般人根本达不到。
所以,大多数后人把它看成一种消极的处世态度。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