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寒三友是指哪三个植物?

松树;竹子;梅花
岁寒三友指的是松树、竹子和梅花,这三种植物属于较为耐寒的植物,其中松树是四季常绿的植物,即便经过寒风和暴雨,也无法让植株枯萎和死亡,竹子直立生长,能够挺拔的面对风雨,而梅花在严寒时不受风雪的影响,坚定的盛开出花朵。
岁寒三友是指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耐寒开放,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常用以比喻浊世之中,傲岸特立的君子之交。
出自宋朝·林景熙《王云梅舍记》。
岁寒三友是指以下三种植物:
1、松树是岁寒三友之一,松树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并且耐寒、耐旱且耐热性较好,在恶劣的环境下,也能够生长,同时松树的叶片一年四季常绿,不论是风吹还是雨打,都无法让植株枯萎死亡。
2、岁寒三友中包括竹子,竹子有不畏寒冷的特点,在寒冬也能保持挺立的模样,象征着不屈不挠的精神,并且竹子的生长速度迅速,竹枝杆挺拔直立,表皮和叶片四季翠绿,傲雪凌霜,倍受中国人喜爱。
3、梅花属于岁寒三友,梅花的寿命长且不惧风雪,能够在寒冷的冬天,盛开出美丽的花朵,因此梅花常被用来赠送给家中的长辈,以此表示希望长辈的身体能够健健康康。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
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
经常有人说岁寒三友,岁寒三友分别指哪三种植物?

松、竹、梅。
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耐寒开放,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
出处:明 无名氏《渔樵闲话》第四折:「到深秋之后,百花皆谢,惟有松、竹、梅花,岁寒三友。
」
译文:到深秋的后面几天,百花都凋谢了,只有有松、竹、梅花还在,真是每年寒冷时候的朋友啊。
扩展资料
岁寒三友的由来故事
北宋神宗元丰二年(一○七九年),大文豪苏东坡遭到权臣排挤,被贬至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
初到黄州时,苏东坡远离亲友,非常苦闷,唯有寄情诗歌,以解烦忧。
稍后,家眷来伴、朋友来访使他的情绪渐渐好转,然而生活上的拮据仍然是很大的问题。
为了解决经济困难,苏东坡自己开垦了一片荒地,种植稻、麦、桑、枣等农作物。
不久,他又在田边筑起一座小屋,在屋子四壁画上雪花,取名为“雪堂”。
苏东坡在院子里种上松、柏、梅、竹等花木。
整个寓所被他装扮得素净典雅,十分切合苏东坡当时的心境。
一次,黄州知州徐君猷特意来雪堂看望他,见他的居所冷清萧瑟,便打趣地问他坐卧起居,满眼看见的都是雪,是不是太寂寞,太冷清?
苏东坡指着窗外摇拽的花木,爽朗地笑道:“风泉两部乐,松竹三益友。
”意思是说,清风吹拂和泉水淙淙的声音就是两曲优美的音乐,枝叶常青的松柏、经历寒冬而不雕谢的竹子和傲雪绽放的梅花,便是相伴严冬最好的朋友。
徐君猷见苏东坡在逆境中能以“松、竹、梅”自勉,仍然保持凌霜傲雪的高尚情操,非常感慨,从此对他更加敬仰。
后来,松、竹、梅被世人合称为“岁寒三友”,一方面取其玉洁冰清、傲立霜雪的高尚品格,一方面也将其视作常青不老、旺盛生命力的象征。
而岁寒三友也逐渐演变成为雅俗共赏的吉祥图案,流传至今。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岁寒三友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岁寒三友”缘起苏东坡
岁寒三友图是指哪三个植物?

梅;竹;松
岁寒三友指的是在冬季不受风雪影响而开花的梅花、在暴风雪中宁折不屈的竹子、在寒冬依然苍翠欲滴的松树。
这三种植物被统称为“岁寒三友”。
《岁寒三友图》最先出自宋代赵孟坚,后来有不少人模仿绘画。
该图放在今天,是有非常高的历史价值的,从艺术上,也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岁寒三友指的是在冬季不受风雪影响而开花的梅花、在暴风雪中宁折不屈的竹子、在寒冬依然苍翠欲滴的松树。
这三种植物被统称为“岁寒三友”。
岁寒三友的寓意是:松象征常青不老、竹象征君子之道、梅象征冰清玉洁。
松是百木之长,经冬不调﹔竹,清高而有节,宁折不屈,开怀大度﹔梅耐寒开花,常被用于文人画中象征君子的高凤亮节。
松、竹、梅这三位仁兄之所以会“结伴为友”,追溯起来要去到北宋。
东坡居士开垦荒地,在自家田边小屋的院子里种植了许多花木,且还惺惺相惜地将四季常青的松树、枝干挺拔的绿竹和冷艳报春的冬梅,称作与自己严冬相伴的三位好友。
从此以后,这三位寒风中的斗士在古人眼中,便成了一个铁骨铮铮的“组合”。
到深秋之后,百花皆谢,唯有松、竹、梅花,岁寒三友。
同样生命旺盛,同样坚贞高洁,“松、竹、梅”因此而成为历代诗书画中最常见的题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