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京族目录
广西京族

京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历史上自称“京”,他称“越”。1958年定名为京族。京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各族自治县江平区的山心、沥尾、巫头三地及恒望、潭吉、红坎、竹山等地区。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京族人口数为22517。
京族主要从事渔业,兼营农业和盐业。京族有自己的语言,但语言的系属未定。没有文字,绝大多数京族人通用汉语(广州方言)和汉文。京族口头文学内容丰富,其诗歌占有重要地位。京族人民爱唱歌,歌曲曲调有30多种,内容广泛,有山歌、情歌、婚歌、渔歌、叙事歌等。独弦琴是京族特有的民族乐器,音色非常优雅动听。
在历史上,京族自15世纪以后陆续从越南涂山等地迁来,最先居住在巫山岛和江平镇附近的寨头村,后来才逐渐向(沥)尾、山心、潭吉等地发展。清朝政府曾在江平地区设立“江平巡检司”,清末属防城县管辖。京族和当地汉族人民一道,披荆斩棘,筑海堤,垦荒坡,劳动生产,共同开发了南方的沿海边疆,守卫着祖国的南大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京族族群以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京族的人口分布

京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
1958年定名为京族 ,京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下属的东兴市 境内,主要聚居在江平镇的“京族三岛”——巫头岛、山心岛、万尾岛以及恒望、潭吉、红坎、竹山等地区,其他一小部分京族人散居在北部湾陆地上、广东省的茂名市、湛江市也有分布。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京族人口数为22517人,2007年人口为2.1万人 。
京族在越南有广泛的分布,占越南总人口的86%。
我国的京族聚居地具体在哪个地方

京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下属的东兴市[5] 境内,主要聚居在江平镇的“京族三岛”——巫头岛、山心岛、万尾岛以及恒望、潭吉、红坎、竹山等地区,其他一小部分京族人散居在北部湾陆地上、广东省的茂名市、湛江市也有分布。
广西京族婚俗之踢沙折枝试情意是什么?

居住在广西南海边的京族青年男女,每到“唱哈节”,就会成群结队,相互对歌。
在海边的沙滩上,小伙子看中了意中人,便会一步一步靠近姑娘,走到姑娘面前的小伙子什么话也不说,只是用脚尖轻轻将沙子撩向对方,或是折下一根树枝,把树叶撕碎,抛到姑娘身上。
如果姑娘萌发了情思,就会以同样的方式回敬小伙子,表示接受了。
青年男女在对歌中相互钟情了,就分别去找“兰梅”(京族语媒人),把自己想好的一首爱歌,代为传唱给对方,同时还送去一只绘有花草的木屐。
通常由“兰梅”代为传唱的爱歌,都是寄情于物的。
送的木屐如果正好是左右成对,那这桩事就成了。
一般情况下,由于“兰梅”从中撮合,是不会不成对的。
但如果撮合了木屐仍旧不成对,那男女双方会认为命不相合,也就算了。
互传木屐成对后,便由“兰梅”选定佳期,进行“联亲”。
男方将装满槟榔、茶叶、冰糖的礼盘,请两个特别会唱歌的男女送到女方家中。
女方接礼盘的也是两个特别会唱歌的男女,在接送过程中,大家都以歌代话,一唱一答,情意绵绵。
唱到尽兴,女方歌手才会将礼盘接下。
接下来,当晚就由歌手带着新郎来到女方正式“认亲”。
在“认亲”的过程中,也是全部以歌代语,。
为了探测男方的才学和智慧,女方歌手还一边唱,一边用一些预设的麻烦,来戏弄对方。
因此,如果没有察觉,就会惹起女方故意的哄堂大笑,使新郎面红耳赤,陷入窘境。
第二天就是正式婚礼,这天新郎是不出面的,男方挑选两三对歌手做代表,前往女方接新娘。
女方也有相当数量的歌手伴着新娘等候着。
这时女方的大门是关得很严的,在屋前的大路和林中设立三到关卡,每过一道关卡,就要对歌,赢了方能过关。
过了三关才到新娘家门口,这时女方歌手会站起来,双方共唱祝愿歌,入坐喝酒。
宴罢,女方歌手同男家的歌手一起,簇拥着面罩纱巾的新娘,拜别父母出门而去。
他们每行一步就停一回,每停一回就对一轮歌.....
该答案来自南北游旅行网官方网站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