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的诗意

《山居秋暝》
作者: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解】:
1、螟:夜色。
2、浣女:洗衣服的女子。
3、春芳:春草。
4、歇:干枯。
【韵译】:
一场新雨过后,青山特别清朗,
秋天的傍晚,天气格外的凉爽。
明月透过松林撒落斑驳的静影,
清泉轻轻地在大石上叮咚流淌。
竹林传出归家洗衣女的谈笑声,
莲蓬移动了,渔舟正下水撒网。
任凭春天的芳菲随时令消逝吧,
游子在秋色中,自可留连徜徉。
【评析】:
山居秋暝的诗意

《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
全诗的意思: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
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
它像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水画,又像一支恬静优美的抒情乐曲,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
《山居秋瞑》的意思

山居秋暝
王 维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
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
王孙自可留。
译诗:
雨后的空山分外新鲜,
傍晚时分秋气清爽无垢。
秋月清辉,滤过松林的罅隙,
秋泉清澈,潺潺湲湲石上流。
竹林声喧,是浣纱女结伴归来,
莲叶摆动,返回了艘艘渔船。
春去了,秋色依然如画,
公子呵,这空山之中足可留。
鉴赏:
王维青年时期,由于政治比较清明,曾创作过一些豪迈俊爽的诗篇。
后来奸相李林甫当权,排斥异己,诗人几经贬谪,越发理佛参禅,产生了对仕途的厌恶,于是退居山林,亦官亦隐,"弹琴赋诗,啸咏终日"。
这首《山居秋暝》,就是表现他山居的隐逸乐趣的。
"空山新雨后 ,天气晚来秋 。
"诗的开头两句,描写雨后秋凉的感觉。
这里"空山"的"空"字,不是指空寂荒凉,而是表现雨后山野的静谧,也用以抒发诗人对大自然幽静宁谧的喜爱。
诗的第一句扣紧了题目中的"山居 ",第二句点题,总叙了雨后秋气清爽的自然状况。
接着两联,都是从这一特定自然环境中具体表现的。
雨后初晴,空气格外清新,也特别明静,秋月银辉,洒遍了苍翠的松林,腾起一片朦胧的蒙蒙雾气 。
山涧涨溢,径路石阶,淌过清澈的流泉,响起一串淙淙悦耳的声音。
以动写静,动静结合,音响和画面交映,更加衬托出了山野的清逸和幽深。
而接着的五六两句 ,诗人表现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情趣,使静谧的山野,顿时充满了盎然生机。
竹林深处,传来了欢声笑语,那是浣衣女子结伴归来;远处的莲叶,在不停地颤抖着 ,那是渔人荡舟水上。
这中间两联,先写大自然的幽趣,继而写农家的生活情景,诗情画意 ,把雨后秋山的风物,生动而完整地展现了出来。
诗人被深深陶醉了,所以诗的末联,情不自禁地叹道:芳菲的春天过去了,就随它过去吧,眼前这秋天的山野,不是一样的美好吗?"王孙自可留 ",意思是自己大可以待在山中,赏心娱目悠游岁月了。
这里,王维化用了《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王孙兮归来 ,山中兮不可以久留"的典故,而取其相反的意义,进一步表明了诗人对秋天山野的深厚感情,从而表示了归隐的决心。
在这首诗中,诗人把秋光写得与春光一样蓬勃多姿,没有凄凉的音响和幽暗的色彩,这正是王维山水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诗人通过对美好自然的描绘,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对腐败政治的不满。
这,也就是他为什么要把这山野风光,而且又是雨后秋凉的时候,写得这样明丽动人,并且认为"王孙自可留"的原因。
总的说来,这首诗充分发挥了诗人身兼画家、音乐家、富有全面艺术素养的优势,在取景设色和调度诗歌音响节奏上都能与创造意境密切配合。
全诗在以动态为动力来推进艺术画面层次分明、舒展连贯地向前延伸的同时,又由中心思想做为一条主线,把各个动态鲜明的局部画面联结为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给人以美妙的立体感。
特别是中间两联,形象生动,意境优美。
"明月松间照"是一幅画,"清泉石上流"又是一幅画;"竹喧归浣女"是一幅画,"莲动下渔舟"又是一幅画。
这些"诗中画 ",是诗画的结合,它要求用字讲究,特别是那些关键性的字,如这两联中"照"、"流"、"喧"、"动"四个动词的运用,就十分精到,它生动而鲜明地烘托出了这清澈明丽的诗情画意。
无怪乎苏试评王维诗说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标签: